《军事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简介
军事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军事学》(Military Science)课程是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学习目标
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军事高技术的内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熟悉理解: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
三、课程评价形式、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评价形式有配合形成性评价的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组成。阶段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终结性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
(一)形成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记录本中记录)
目的:在于及时了解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以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督促学生按时听课、做好预习和复习,扎实掌握本课程内容,具体形式如下:
1.课堂随机提问 由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就本章节及相关内容提问,提问形式有:
⑴按学生名单每次提问10人数左右,时间在5分钟左右,每学期提问不少于20次。
⑵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回答,统计各种回答答案认可的学生人数,以全面掌握学生对该问题的掌握程度及问题所在。
过程与结果将记录在形成性评价记录本中。
2.出勤考核 采用不定期抽查的方式,采用上课前或下课前点名、查看随堂考试卷上交名单等办法。
3.学生专题讨论 专题讨论2-3次,每班分为4组,10-13人为1个小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记录每人的发言情况,完成报告。
(二)阶段性测试 每学期进行1-2次的测验,题型包括选择题、问答题或分析题等,考试时间10-15 min。
(三)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终结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承德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命题规定和《军事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范围之内进行命题考核。
考试题型、题量和分值:
主观题:共80分,根据给定材料,结合国防新形势和国际热点问题写一篇字数在1500字的论述文。
考试形式:开卷笔试,
考试时间:100 min。
四、考核时间与进度
(一)形成性评价时间与进度
1. 出勤、提问、测验。从第1周到课程结束随机安排。
2. 专题讨论。一般安排在第8周、14周左右。
(二)阶段性考核时间与进度
阶段性考核一般安排在第12周左右。
(三)终结性评价时间与进度
终结性考核时间在期末进行,以教务处规定时间为准。
五、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及比例
本课程的阶段性评价成绩,满分为100分。
终结性考核标准执行《承德医学院考试管理办法》中的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