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兵役登记开始了 [2015-04-16 15:04:46]
 
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教研室简介
《军事学》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2015-04-20 浏览次数: 字号:[ ]

《军事学》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ilitary

    时:计划学时148;理论课学时36;实习学时112;理论课与实习课比例为1:3.21

    分:2

适用专业:全校本专科各专业

前驱课程要求:军事学基础理论、地形学

 

   

开设《军事学》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是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国家教育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军事学》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第一章 中国国防

【教学目标】

    解:了解我国国防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熟悉理解: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本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

建设指导思想。

    握: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6学时

一、国防概述

1.国防要素;(难点)

2.国防历史;

3.主要启示。(重点)

二、国防法规

1.国防法规体系;

2.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

三、国防建设

1.国防领导体制;

2.国防建设成就;

3.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

4.武装力量建设。(重点)

四、国防动员

1.人民武装动员;(重点)

2.国民经济动员;

3.人民防空动员;(重点)

4.交通备战动员;

5.国防教育。

 

第二章 军事思想

 

【教学目标】

    解: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熟悉理解: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地位作用及科学含义。

    握:掌握探讨战争规律的方法,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2学时

一、军事思想概述

1.形成与发展;(重点)

2.体系与内容。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1.科学含义;(难点)

2.主要内容;

3.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重点)

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1.主要内容;

2.地位作用。(重点)

四、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1.主要内容;

2.地位作用。(重点)

五、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1.主要内容;

2.地位作用。(重点)

 

第三章  国际战略环境

 

【教学目标】

    解:了解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熟悉理解:熟悉理解地缘政治原理。

    握:掌握并正确认识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现状和安全策略,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6学时

一、战略环境概述

1.基本要求;

2.战略与战略环境。

二、国际战略格局

   1.现状和特点;(重点)

2.发展趋势。

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1.演变与现状;

2.发展趋势;(重点)

3.国家安全政策。

 

第四章  军事高技术

 

【教学目标】

    解:了解军事高技术的内涵、分类、发展趋势及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熟悉理解:熟悉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范围。

    握:掌握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的关系,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8学时

一、军事高技术概述

1.概念与分类;

2.发展趋势;

3.对现代作战的影响。(重点)

二、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精确制导技术;

2.隐身伪装技术;

3.侦察监视技术;

4.电子对抗技术;

5.航天技术;

6.指挥控制技术;

7.新概念武器。

三、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第五章  信息化战争

 

【教学目标】

    解: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趋势和与国防建设的关系,

熟悉理解:熟悉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

    握:掌握应用在军事上的高技术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4学时

一、信息化战争概述

   1.什么是信息化;

2.信息化战争的产生与形成;

3.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

4.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重点)

   1.战场空间呈现多维化;

   2.作战力量形成一体化;

   3.战争过程趋于短暂化;

4.作战行动达成实时化;

5.作战方式呈现非接触化;

6.作战效果实现精确化。

三、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1.思想主线;

   2.基础建设;

   3.军民融合;

   4.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建设;

   5.培养国防后备人才;

   6.加速推进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附录:教材及参考教材

使用教材:

《大学军事教程》(4版).主编:崔运生.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印刷时间:20117.

参考教材:

1.《大学军事理论教程》(第1版).主编:翟毓兴.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印刷时间:20037.

2.《大学军事》(1).主编:王小健等.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印刷时间:20085.

 

 

 

 

 

 

 

 

 

 

 

 

军事技能(集中军训)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层次):全校本专科各专业

实习目标要求:

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天。在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要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军事素质。

教学方法要求: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循循善诱,科学施训。

教学内容要求:

实习一  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的主要内容,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培养集体主义的精神。

实习二  轻武器射击

【教学目标】了解轻武器的战斗性能和基本射击理论,掌握半自动步枪射击的动作要领,完成第一练习实弹射击。

实习三  战术

【教学目标】了解战斗的基本类型和基本样式,掌握战术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学会单兵战术和基本动作要领。

实习四  军事地形学或定向越野运动

 

【教学目标】了解地形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掌握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学会现地使用地形图的方法。

实习五  综合训练

【教学目标】了解行军、宿营、野外生存、创伤救护以及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基本程序、方法,培养各种环境下的生存能力。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驱课程:

相关课程:

实习时间安排:

序号

内容

所用时间

1

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

72

2

轻武器射击

16

3

战术

8

4

军事地形学或定向越野运动

8

5

综合训练

8

合计

112

 

    执笔:侯伟倬

    审阅: 于群

    审定:王海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